中國海工企業表現搶眼
2013-08-26 07:59:28 來源: 新華08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今年以來,我國海工裝備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表現搶眼,上半年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的訂單數量已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不過,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論壇上,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海工裝備產品仍處于市場中低端,為了爭取市場份額,一些企業不惜犧牲利潤壓低訂單價格,而這并不利于其可持續發展。未來國內海工裝備企業仍需在技術和質量上苦下內功,躋身市場上游。
——訂單增長背后隱憂仍存
今年以來,國內海工裝備制造(一般指海上鉆井平臺、生產平臺、海洋工程船(船型 船廠 買賣)及配套設備等)企業表現搶眼。中集來福士(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中遠船務、大連重工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屢獲重要合同。
據中船協22日公布的統計數據,2013年上半年,在全球海工裝備總額為330億美元的訂單中,中國企業新簽訂訂單額達80億美元,僅次于韓國企業的140億美元,超過了新加坡企業的45億美元。
以鉆井平臺為例,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承接各類海工鉆井平臺訂單24座(艘),合同金額近55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分別占國際市場份額約為54.2%和41.2%。
這一數字相對于2012年有了極大增長。2012年全年中國承接的各類海工訂單(海工輔助船除外)為30座(艘),其中鉆井平臺(船)13座,價值不過80億美元,僅占全球的13.3%。
不過,訂單數量和金額增長背后,訂單的結構和單價卻難以讓人滿意。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指出,我國海工裝備企業目前產品單一,基本以淺水自升式鉆井平臺為主,深水浮動平臺、生產平臺份額較少。
中船工業經研中心的統計顯示,上半年自升式鉆井平臺的訂單占我國企業全部訂單數量的62%。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深水裝備市場仍然被韓國牢牢掌控,深水的浮式生產裝備占據其訂單的40%。
就市場行情來看,技術含量不同的海工裝備造價差別巨大。據了解,目前自升式鉆井平臺的造價一般為2億美元,鉆井船(船型 船廠 買賣)合同價格為6.2億美元,半潛式鉆井平臺價格為6億—7億美元。而韓國三星重工目前正在為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打造的巨型海上浮動天然氣處理設施,有分析師估計其造價將高達100億至120億美元。
“總體而言,企業仍位于全球產業中下端。”王錦連說。不僅如此,業內人士指出,為了爭取市場,國內海工裝備企業往往壓低訂單價格,不惜以犧牲利潤為代價。